一项被侵权的新技术专利,权利人原本可以通过该专利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占据市场优势,但侵权行为可能使得其技术优势被削弱,后续市场份额被侵占,这种长期的、潜在的损失很难准确预估并证明是由侵权行为直接导致。
因此,如何运用证据支持损害赔偿的计算结果,是所有知产律师需要攻克的难题。
1月18/19日19:00,智拾网诚邀拥有15年审判经验的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资深法官蒋强老师,就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算法设计与证据收集11大策略进行讲解,他将帮助大家梳理损失赔偿的裁判思路,并总结法院在判决适用法定赔偿时的考量因素。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明确了侵权获利、实际损失、许可费合理倍数三种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在三种方式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法定赔偿方式。
但司法实践中,法定赔偿适用率却高达98%,这既反应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必须完全精确,也从侧面说明要证明其适用性,难度有多高。
实际损失赔偿计算,这是一种计算权利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实际损失的计算方式。
其证明难度在于“权利人因侵权人侵权而丧失的交易数量=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量”。但知识产权侵权产品销售总量证据往往掌握在侵权人手中,权利人很难从侵权人手中获取侵权产品销售总量的证据。
同时,销售收入的下降,与其经营投入、广告投放、维权投入等诸多因素相关,这就导致要计算因侵权人侵权而丧失的交易数量很难。
实际获利赔偿计算,它是根据侵权方从侵权行为中获得的非法利益来确定赔偿金额。
其证明难度在于“从侵权产品现实市场交易的全部获利之中析出专属于具体智识产品贡献的专有价值”。
然而,侵权人盈利往往受生产、销售、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皇冠体育官网,外加侵权人的财务记录、销售数据、利润分析等内部数据侵权人往往并不会轻易提供,或者即使提供也不排除造假的成分。
许可费合理倍数赔偿计算,这是一种如果侵权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方支付合理的许可费用的计算方式。
其证明难点在于当事人应注重提供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有利证据,而这些有利证据更多的依赖当事人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同时要界定侵权行为的程度、侵权商品或服务的销售量、侵权行为的时间也很难。
例如,一项专利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许可使用费可能相差数倍,而且有些许可合同可能包含排他性条款、技术改进共享条款等复杂内容,这些都会影响到赔偿数额的确定。
作为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资深法官,蒋强老师不但了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案件特性、证明难点,更能从法官视角告诉大家,若想完美适用,要踩中法官审理的哪些关键点。
课程中,他不但系统梳理了包括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使用费在内的11种损害赔偿的算法设计与证据搜集要点,更结合具体案例,把每种算法的裁判要旨、基本案情、常见争议、考量因素、思考路径告诉大家。
比如,突破法定赔偿的方法,蒋强老师就推荐向上突破,一般有证据保全法、推定赔偿法、禁反言法、许可使用费翻倍法、第三方数据论证法、司法鉴定法、合理估算法七种做法,且举证责任在原告。
向下突破法定赔偿,则被告负有举证责任。没有扎实的证据和充分的说理皇冠体育官网,一般很难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法律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曾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资深法官。从事审判工作15年,独立承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000余件,参与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约1万件,出版著作多部。
Copyright © 2012-2024 皇冠·体育(中国区)官方网站-Crown Sports 非商用版 版权所有